他们围绕入党初心、四史学习、宣言精神、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和党员先进性五个不同角度交流了参与此次党校培训的体会,并表示未来将继续自觉学习党的理论,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争取早日入党。
此次新闻摄影周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共同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日照篇章全国百家媒体新闻摄影采访活动。工厂里的新能源产品迭代更新,充分展示出这里乡村振兴的美好景象、产业提质升级的动能转换,处处散发着迷人的芬芳。
5月22日,第七届中国(日照)新闻摄影周系列摄影展在海曲印象文化广场开展。日照因港而生、因港而兴,港口的发展备受关注。挂满枝头的蓝莓、樱桃,漫天飞舞的蜜蜂,映射出日照农村农业发展的新业态。新起点——本届新闻摄影周多项内容创历届之最,活动内容更丰富和多元中国(日照)新闻摄影周作为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发起并主办的一项重要品牌活动,是新闻摄影行业的国字号活动,已在日照连续成功举办六届,累计刊发稿件近1万篇,总浏览量突破3亿人次,已发展成为汇聚媒体资源、促进行业交流的重要平台和宣传日照之美、展示城市形象的靓丽名片。一场日照与新闻摄影的光影之约,让初夏的日照又多了一份热烈的美好。
5月21日至25日,第七届中国(日照)新闻摄影周暨共同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日照篇章全国百家媒体聚焦日照新闻摄影采访活动举行,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日报等中央媒体和省、市、县党报的130多名主流媒体摄影记者齐聚日照,用手中镜头记录日照高质量发展的火热实践,见证日照新面貌,展现日照新活力。乘船采访的摄影记者们按下快门,拍摄了《山东日照:国内首批近海三文鱼开捕 24小时端上市民餐桌》《山东日照:新质生产力入海 近海养殖三文鱼丰收》等照片,把海上粮仓丰收的喜悦传播到人民网等主流媒体平台。对于颜志渊而言,爷爷的教诲是他一生求索的指引,而爱人与家庭的付出则是他走遍祖国大江南北的牵挂与心安。
很少有这样一位先生会如此照顾夫人。提起家族的复旦缘,薛碚华红了眼眶,一度哽咽。会上,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校老龄委主任周亚明为离退休老同志代表颁发复旦大学荣休纪念奖章,并做了校情通报。两人是科研中的默契搭档,也是生活中的亲密伴侣。
戴斌嘴上埋怨着戒指太贵了心疼,但脸上的笑意却止不住。当时的林涵大胆而细致,协助警察抓到了嫌犯。
家里除了丢失一些值钱的物品外,还丢了粮本。制图:实习编辑:边欣月责任编辑:李斯嘉、王玥。在陈文基的鼓励下,戴斌递交了入党申请书。1969年,从江苏回家探亲的颜志渊告诉爷爷颜福庆我要结婚了。
一路走来,有辛酸,有苦楚但他是值得托付的人颜志渊:放射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林义珍:放射医学研究所,退休教师我第一次见她是偷偷在旁边看她的,一见就很心仪她,那时候她在百货公司上班。后来她改去卖钟表,我就买不起了,好在我已经成功追求到她,打算结婚了。他们用五十年婚姻生活证明了,年少时经历的苦难都能在点滴琐碎的生活中用真心慢慢熬成甜。2005年,复旦百年校庆的舞台上,他们与复旦舞蹈沙龙的舞友一起参加了舞蹈表演,这对一生从未化过妆、上过台的夫妻,将他们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夫妻秀献给了复旦。
他文笔好,以前靠写信打动了我。她住着东北最原始的土炕,好不容易换了个仅6平方米但带有煤气的共用厨房的屋子,还在林涵出差期间招了小偷。
退休后,爷爷颜福庆关于报效国家和传承家风的遗愿成为了颜志渊心里的牵挂,他还想尽自己的余热做些贡献。五十年的相伴,让这些品质在林涵眼中,有了新的含义。
薛碚华与李文俊夫妇也在复旦结缘,两人在李文俊师弟江明的介绍下相识,后来江明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成为了高分子领域的领军人,而薛碚华与李文俊夫妇也毕生致力于从事高分子领域科研工作,为复旦高分子学科的发展贡献了自己最好的年华。没有浪漫传奇的爱情故事,只有柴米油盐里的平凡相守。本年度,全校共有61对金婚夫妇,老干部党委、退休处、老干部处和各院系退管分会克服疫情影响,为金婚夫妇制作了富有纪念意义的金婚纪念册。现场与会的全体老同志与校领导及来宾合影留念。他们爱情的答案,或许就是质朴无华的三餐四季里,我能和你同甘共苦,也会与你扶持前行。李文俊不善言辞,但总在生活中用实际行动表达自己的爱意。
童兵是文科资深教授,每天要写几千字的文章,童兵说,我一生发表过的文字大约有一、两千万,每一个字都是林涵为我在电脑上敲下的。将夜话时光留给我们共同热爱的科研李文俊:高分子科学系,教授薛碚华:高分子科学系,副教授我母亲曾说,‘我爱复旦如家,我觉得复旦就是我的家。
这辆永久牌自行车薛碚华骑了很久,后来因为年久老化才废弃不用,但一直被保留着作为纪念。尽管他们声称自己并没谈过恋爱,可是我们所憧憬的爱情,就是这种浓浓的亲情
陈望道父亲陈君元先生的饰演者、大数据学院副教授魏忠钰则表示,通过参演这部剧,更加坚定了共产主义信仰,将来会通过进一步提升专业水平,为国家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助力。1977年秋天,望老弥留之际,市领导探望时问其是否有未了之心愿,他心中挂念的仍是复旦师生,希望把复旦户口划归市区。
作为一名教师,我也很荣幸能和这么多学生一道打造这样一部作品,为传播复旦精神风貌贡献一份属于复旦教师的力量。她说:我希望把这部剧所传达的精神带到我的学习与生活中,把这份感动与信仰带给更多的观众。1919年初夏,陈望道毕业回国后受聘浙江一师,与进步师生一起积极投身五四新文化运动。饰演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校长经亨颐的中国语言文学系2019级本科生陈正阳也是杭州高级中学(该校前身为浙江一师)的毕业生,他表示:非常想演绎好老校长的故事,传递身为复旦人的自豪,也传递不可磨灭的历史温度和信仰力量。
制图:实习编辑:谢思语责任编辑:李沁园。自2017年起,每个迎新季,在相辉堂观看大师剧已经成为新生的必修课之一。
望老为人、为师、为学的一个个故事在舞台上生动还原,台下观众为之动容。10月18日,2020年全新打造的大师剧《陈望道》继今年八月在老校长的家乡义乌公演之后回归复旦校园,于相辉堂北堂连演两场。
面向未来,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我们更需要坚定理想信念、矢志拼搏奋斗,该剧主旨深化至新的高潮。陈望道夫人蔡葵女士的饰演者、基础医学院2018级本科生丁有芃也是三度出演,她眼中的蔡葵是与望老志同道合、风雨同舟的伴侣。
同往年一样,本次大师剧全体演员均为复旦师生。当剧中的展示馆讲解员慷慨激昂地喊出这句话时,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复旦人身上所传承的红色基因与望道精神。雷鸣般的掌声既是对演出的肯定,更是对大师的致敬。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在一次次讲解中传播宣言精神,成为传递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的火种。
复旦大学常务副校长、上海医学院院长金力,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金海燕,任重书院院长陈尚君,陈望道家属陈振新、朱良玉夫妇,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同志,任重书院2020级新生和导师代表,以及各年级、各学院师生近1000人共同观看了话剧演出。今年的演员队伍更为多元,有往年参演过大师剧的资深演员、有在去年新生入学时观看大师剧后慕名而来的本科生、有学生辅导员、有青年教师……演员们自7月起在校集中排练,相互磨合,不断研读剧本、提升演技,在复旦人演复旦大师,复旦人说复旦故事的过程中,不仅提升了演绎水平,更实现了作为宣言精神忠实传人的精神蜕变。
在故事创作和人物演绎过程中,他们努力营造代入感,只为能将宣言精神和望老品格呈现给更多观众。今年是《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问世100周年、中国共产党建党99周年,作为学校红色基因铸魂育人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师生同台演绎校园大师剧《陈望道》,一同在百年前的历史浪潮和百年后的信仰溯源中穿越,感受以墨为糖的真理之甘,传承复旦红色基因,体悟历久弥新的初心光芒。
全剧以陈望道的人生经历为时间线索,以留学日本、一师风潮、首译宣言、宣传马列、为国育才、守护复旦为主线层层展开,从血气方刚的青年到笔耕不辍的暮年,四幕戏中写意与写实并行,追忆其不忘初心、坚守理想、践行使命的峥嵘岁月。剧中,初次独当一面、讲述宣言故事的复旦学子一伊娓娓道来,时间的齿轮倒转至百年之前,大师的一生跃然于舞台之上。